top of page

娘家館

磐興建設

2020

公設|立面|接待中心

台灣|台中

​——

設計總監|蘇靜麒

設計團隊:紀憲儒|陳姝蓉|廖于瑾|陳嘉莉|陳宏銘

​——

這是建設者送給都市的一個”禮物”,一個以白色的網狀面材折疊一出個輕盈的”紙盒子”,透過網孔將自然光篩濾後,依循四時晨昏之間,室內光也隨之起伏變換不同的情境. 夜晚降臨後,一個透明發光的物體,內藏著一顆比擬為”心”的紅色燈球居於核心位置,在夜色裡閃爍發光.

獲獎紀錄

2024|
德國ICONIC Innovation Architecture Awards ARCHITECTURE- Hospitality建築-接待-Winner優勝獎

D8B_7752.jpg

“於清清之水中,亦可見奇美之處”

以會館作為送給都市的一個禮物,
以像東方家庭面對出嫁女兒的親密關係,
連繫著與社區之間的長久關係,
以紙狀形式設計外牆的白色金屬擴張網,
以透明薄膜的網狀面材折疊出一個輕盈的“紙盒子”。

外部透過網孔將自然光篩濾,
穿透光的同時也構成陰影,
二者讓白天室內外的空間產生光環境多樣的變化,
以美的型態在都會之中對話,
而一顆比擬為“心”的紅色燈球置中藏於核心位置,
讓夜晚室內光隨之起伏變換不同情境。
以光雕設計為街景增添更多藝術活力。

內部以一個大空間“ONE”的想法,
製造穿透性的流動空間,
讓參訪者與服務者彼此存在在一個透明共融沒有遮蔽的民主式空間裡。
會館內開放式藝廊及參與性的學習課程,
結合業主方的慈善活動,
使其成為一個長期的社會回饋性空間。

在經歷這一段荒謬的新冠時期,
更明顯的體驗到實存感受,
更深刻思考設計背後主題線的重要性,
金屬擴張網外牆的透明薄膜,
讓整座建築物在亞熱帶的當地,
有更佳的遮陽係數,
提供白日更具效能性的採光能力,
同時對於省能提供相當可觀的幫助,
窗的開啟方向,
規劃了“夏季季風”導入分析,
以植栽與氣流整合性的設計,
讓風流適當穿過主體建築,
有效降低對空調的依賴性,
不只是外觀上面。

截圖 2024-10-30 上午9.56.19.png
截圖 2024-10-30 上午9.56.19.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