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總監與設計理論
以「流動的時間感、劇場概念、自然侵入、明與暗的對比。」等設計手法融入,
運用更多無形的元素擴深設計,進而影響人的思維,成為生命存在最真實的呈現。

蘇靜麒 - 總監
不知道你是 否曾經對某種場景,有一種“訴說不出的”“模糊的”但卻是深深的感動。 這種場景可能是一座小教堂落葉深深的後院,可能是坐在一座東方建築下聆聽著簷下因微風拂過而鈴鈴作響的風鈴聲,或是在初冬的山上,在滿山迷霧中一座小屋冒出的炊煙而感受的幸福感。
這些訴說不清的情緒與場景我們認為其實都是與“存在”相關的意識與情緒所引發的。存在與建築之間,感受到存在空間的特徵,並不在於它是某一種固定的形式,也不意指它只存在某些時間裡, 所以從它的外觀來看,它並不必然是簡潔的或是繁複的,當然也不必然是嚴肅或是純然歡愉的空間。它是深具時間感的,但有時卻看似荒謬而矛盾,卻有其必然性,它是一種光的消融下的“物件”而常成為光的一個發言者,它常常擁有無止盡的細節,以致常引人通往虛無的思考之中。 它有時是常在變動的;有時又是恆久不變的〈好像人的性格〉;所以它荒涼同時讓人感到歡愉,它常給人理所當然的感覺,又給人孕育出來的感受..長出來的感覺。“存在空間”常以“生命形態”的形式〈不必然指造形〉出現,以便讓我們從中看見了自己 〈的有限與無限〉。
小時候便存在的存在意識,在了解到40億年前月球上玄武岩的生成時間, 而驚覺自我的渺小與力量薄弱一種無語的痛楚深深烙印上心頭。而面對建築--這個僅僅唯一可以表現欲望的窗口,就成為生命存在最真我的呈現了...深信透過建築創作的方式,也可以像哲學及文學一樣,給予創作者“表現以求得存在”的意義。
Louis I.Kahn說 “藝術是靈魂的表現,是靈魂的唯一語言”“人類存活的理由是表現,而藝術是人的媒介” 創作雖是一條漫長的路,充滿了無盡的挫敗,卻又有無窮的探索欲望,猶如薛西弗斯般, 創作本身就是一個世界, 創作此事就足以使人的心靈充實,唯有永不止息的設計行動,方可證明出自我存在的價值。
1989 文化大學建築系畢業
1991 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畢業
1997 成立原境建築室內設計研究所
2003 成立蘇靜麒建築室內設計研究所
2006 成立清奇建築室內設計研究所
2007 至今逢甲大學室景建築系講師
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畢業,
試圖於設計中表達出具有”存在感”的空間意象,作品中常呈現牆、陰影、反影、水、界面之間、簡單幾何,以至於空間呈現的寧靜氛圍……。
存在感理論|Presence Theory
清奇設計長時追尋一種〝表達存在感的空間設計〞為目標
運用存在空間的四大方向語言,運用特殊的設計方法執行空間設計。
神的眷顧對具存在感者而言,只是一種〝慰藉〞
而存在本身,才是無限力量的源頭
﹝西班牙聖家堂sagrada familia﹞
﹝蘇靜麒 攝影﹞


回憶 | Memory
清奇長時將時間與回憶埋入空間設計之中,試圖透過回憶引發空間存在感。
在蘇州 美術館大廳,隔著黑色窗紗,我彷彿看到貝聿銘的鄉愁
﹝蘇靜麒 攝影﹞
劇場 | Theater
隨時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變化,是雖然不斷變化卻遵守一定的規則,清奇透過易變與劇場感的語言,發展出具有完整細節的設計元素,並具有劇場感的空間型式。
高第的仿生屋頂雕塑,近看是由玻璃瓶敲碎後,裝點而成的…..在繁盛複雜的隨意中搭配米灰色粉牆的恣意流痕….有一種〝混沌〞的感受…..
﹝蘇靜麒 攝影﹞


光影|Shade
光與影在建築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清奇特別重視光的反面,黑與影,其中伴隨著不安全感等多種情緒,最終能致生碩大的空間存在感。
威尼斯的AMAN CANEL 是由一座古建物,復原修整為僅有25間房的飯店 ﹝原家族仍居住在樓上﹞在黑夜中由中庭望向建築,一種黑夜的恐懼感,迷 漫在整個場景中……..
﹝蘇靜麒 攝影﹞
鏡像 | Mirror image
鏡像與自然存在我們生活中,是時時存在卻難以發現的,透過放大檢視它,我們會看見平時不易發現的驚人面貌,並可通過它來傳達存在空間。
在西班牙車站外的廣場上,藝術家的巨型嬰兒雕塑
以一種非常的尺度,讓我們在逼視嬰兒的輪廓與臉部細節而有更深的省思
﹝蘇靜麒 攝影﹞

清奇設計以實踐存在設計理論為 目標,
但其中最重要的重點卻是所有清奇人的工作與生活的完整面貌,才是作品最後呈現的面貌。
所以在清奇工作上,除了多年來作品受到各種獎項的肯定,在完整的運作組織上的銳意改造,在經營清奇人的生活面相的豐富性上及耗費所有財力物力投入的清奇新辦公室,作為展演語言並生活工作在其間的設計空間,在在都是費盡心力,也因為費盡眾人心力,才能彰顯清工難能可貴的價值。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