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清奇研發
清奇於2016年開始成立暑期研究計劃,並設立研發組,
清奇研發墊基於存在理論的基礎上,設計總監從綠環境及文化二個大層面上,每年篩選出重要議題加以研究發展,
成果除集結成書面報告,並用以指引清奇設計於實務上的特殊設計方向。
於2016年暑假起,集結國內外大學生及內部設計師們,針對集風器及植生盒二項研究議題,經過長期的研究過程已有初步成果,並依照計劃陸續實踐於實務案件中。

存在語彙 | 輕量住居空間 | Minimalist Living Space
設計總監於苗栗三義規劃中的住居,位置緊鄰慈濟茶園、四月桐花步道及三義木雕博物館旁,以崁入山林,融入環境──構築藝術、吃食、居住三合一的空間型態,是一種以存在空間語言執行的輕量住居空間,並追求一種清奇的理想生活方式,故命名清居。
未來並將定期對外舉行分享聚會──作為討論及分享存在空間及生活之場域。


餐食|Food
清居中的吃食空間,受日本東京由攝影家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設計的茶洒田金中(Sahsya Kanetanaka)啟發。發展成以環境佐茶食,體驗全面性的餐飲感受
-
藝術|Arts
受到瑞士著名工藝品牌Vipp的漂浮式居住空間的啟發。結合存在空間語言,擴張發展成猶如陸地船艇式並適應於台灣氣候的輕量空間,空間本身亦如大型玩藝品,並發展出一個藝術展示空間。

環境議題 | Environmental Issue
清奇研發針對當代重大議題之環境問題,提出雖規模有限但實際需要深入討論的議題並加以研究,並提出清奇的解決方案,展現在環境變遷下作為設計者該承擔的責任與勇氣。

環境|Environment
位於三義桐花步道旁,往山上走約40分可達不施灑農藥的三義茶園。基地鄰處木雕博物館與山下的慈濟茶園,是一個感受三義當地藝術及山水環境的絕佳地點。
-
居住|Residence
受西班牙建築師RCR團隊所設計的Les Cols Pavilions居所觸動,一個充份與自然接觸,放棄了現代都會便利的微小空間,擴張居住者的五感體驗,(該住居所是為連年獲米其林二星餐廳所有),此案深刻影響清居──縮少空間需求,並加深與身處環境連繫的構想。


文化 | Culture
清奇另一個重大方向為文化相關的議題,雖然對台灣而言,多變的身世造成台灣至今的政治仍處於紛擾與不確定的狀態中,但是任一個人或國家都無法迴避面對自己的存在與歷史,而從其中走出來後才得以理直氣壯的面向世界,因此清奇視面對文化加以發展與檢討為台灣設計者另一個重要的責任與勇氣。
清奇研究成果
清奇於2016年起成立暑期研究計劃,初步成果已依照計劃陸續實踐。
.png)
2020
植栽書
2020 清奇暑期工作,
透過研究清居基地的在地原生種植物,以植物圖鑑的方式製成未來可能種植的植物標本,再利用與基地互相呼應三角框景並呈現原生種的自然樣貌。

2020
三義清居
2020-今日
蘇靜麒總監作為學生時期的夢想──蓋一座自己的理想建築,這過程是如此的簡單卻又艱難。
時至今日,世界已與彼時有很大的不同,自我的理想也已然變得擴大且深刻,想法已從蓋一座建築擴展成了一種追求美的生活模式……清居,像一顆「落花生」般的建築──扎根於台灣,具內外之分,但又如同於這片土地生長出來的空間。
_edited.png)
2019
詩的設計方法
2019 清奇暑期工作坊,
由公司內部研發小組共同研究開發屬於清奇的體驗式空間設計方法。
以配合的業主商旅為主題,用攝影、3D、模型、聲音、光影、詩詞等……,
來展演一段屬於清奇體驗式空間之「詩的設計方法」。

2017
清奇色系
2017 清奇暑期工作坊,
以裝置及設計部門成員的觀點出發,共同探索屬於台灣文化環境的色彩,
基於在地文化的集體感受,延伸發展出「清奇色系」。

2016
植生盒
2016清奇暑期工作坊,
結合研發人員及專案人員及法國實習生,
共同研究發展一個針對台灣都會缺綠的自我存在的綠盒。
可於室內養活植物並提供新鮮空氣及大自然的療癒性……

2016
集風器
2016 清奇暑期工作坊,
結合設計專案、數位研發人員及實習生,基於解決台灣亞熱帶氣候的高溫議題,共同研究發展一個可裝於現代建築上的藝術造型自然通風器,可於各類型空間提供室內新鮮空氣及降溫效果。
清奇始終尋求創新的合作機會,歡迎有共鳴的同好夥伴加入我們的行列。
無論您來自藝術、建築、科技或其他領域,我們相信跨界合作能激發無限創意,開創全新的設計可能性。
如果您對合作有興趣,或希望探討共同開發的項目,請隨時聯繫我們。
期待與您分享靈感,攜手打造獨特而具影響力的作品,讓設計的邊界無限延伸。
歡迎各界聯繫我們
bottom of page